Google 软件测试之道 (2)
Posted on Wed, 25 Dec 2024 10:37:24 +0800 by LiangMingJian
版本划分
Google经常在最初的版本里只包含最基本的可用功能,然后在后继的快速迭代的过程中得到内部和外部用户的反馈,而且在每次迭代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质量。一个产品在发布给用户使用之前,一般都要经历金丝雀版本、开发版本、测试版本、beta或正式发布版本。
Google发布的过程虽然快,但也并不像想象中如牛仔一般的鲁莽与仓促。实际上,为了发布我们称之为beta的版本,一个产品要经历一系列的内部版本验证,用以证明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质量。
- 金丝雀版本:这是每日都要构建的版本,用来排除过滤一些明显不适宜的版本。就像煤矿井里的金丝雀(译注:17世纪,英国人将金丝雀放到煤矿井里检测井中空气质量。如果金丝雀死了,则表示矿井中的空气已达到令人中毒的水平。此处意为对一件事情的预警),如果构建失败了的话,意味着我们的流程可能在哪里出了问题,需要去复查一遍我们的工作。使用金丝雀版本需要极强的容忍度,而且在这个版本下可能无法使用应有的基本功能。一般来说,只有这个产品的工程师(开发或测试人员)和管理人员才会安装使用金丝雀版本。
- 开发版本:这是开发人员日常使用的版本,一般是每周发布一个。该版本具有一定的功能并通过了一系列的测试(我们将会在随后的章节里讨论这点)。所有这个产品下的工程师都会被要求去安装这个版本,并在日常工作中真正使用它,这样可以持续对这个版本进行测试。如果一个开发版本不能够满足日常真实工作的需求,那么它将会被打回为金丝雀版本。发生这种情况不但令人郁闷,工程团队也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重新评估。
- 测试版本:这是一个通过了持续测试的版本。这个版本基本上是最近一个月里的最佳版本了,也是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最稳定最信任的一个版本。测试版本可以被挑选作为内部尝鲜(译注:dog food)版本,如果该版本有比较持续的优良表现,也是作为beta测试的候选版本。一些情况下,如果测试版本在公司内部使用得足够稳定,一些想更早尝试这个产品的外部合作伙伴也会使用这个版本。
- beta或发布版本:这个版本是由非常稳定的测试版本演变而来,并经历了内部使用和通过所有质量考核的一个版本,也是对外发布的第一个版本。
测试类型
Google并没有使用代码测试、集成测试、系统测试等这些命名方式,而是使用小型测试、中型测试、大型测试这样的称谓(不要和敏捷社区发的那些T恤型号混为一谈),着重强调测试的范畴规模而非形式。小型测试意味着涵盖较少量的代码,其他的测试类型以此类推。Google的三类工程师都会去执行其中的任何一种测试,无论是自动化的还是手动的。测试的规模越小,就越有可能被实现成为自动化的测试。
小型测试
一般来说(但也并非所有)都是自动化实现的,用于验证一个单独函数或独立功能模块的代码是否按照预期工作,着重于典型功能性问题、数据损坏、错误条件和大小差一错误等方面的验证。小型测试的运行时间一般比较短,通常是在几秒或更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运行完毕。通常,小型测试是由SWE来实现,也会有少量的SET参与,TE几乎不参与小型测试。小型测试一般需要使用mock和fake(译注:mock fake环境是实际依赖系统的替代者,会提供相应的功能,但这些系统可能不存在,或者缺陷太多不可靠,或者是一些很难模拟的错误条件)才能运行。TE几乎不编写小型测试代码,但会参与运行这些测试,来诊断一些特定错误。小型测试主要尝试解决的问题是"这些代码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式运行"。
中型测试
通常也都是自动化实现的。该测试一般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,甚至更多模块之间的交互。测试重点在于验证这些"功能近邻区"之间的交互,以及彼此调用时的功能是否正确(我们称功能交互区域为"功能近邻区")。在产品早期开发过程中,在独立模块功能被开发完毕之后,SET会驱动这些测试的实现及运行,SWE会深度参与,一起编码、调试和维护这些测试。如果一个中型测试运行失败,SWE会自觉地去查看分析原因。在开发过程的后期,TE会通过手动的方式(如果比较难去实现自动化或实现的代价较大时),或者自动化地执行这些用例。中型测试尝试去解决的问题是,一系列临近的模块互相交互的时候,是否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工作。
大型测试
涵盖三个或以上(通常更多)的功能模块,使用真实用户使用场景和实际用户数据,一般可能需要消耗数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运行完成。大型测试关注的是所有模块的集成,但更倾向于结果驱动,验证软件是否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。所有的三种工程师角色都会参与到大型测试之中,或是通过自动化测试,或是探索式测试。大型测试尝试去解决的问题是,这个产品操作运行方式是否和用户的期望相同,并产生预期的结果。这种端到端的使用场景以及在整体产品或服务之上的操作行为,即是大型测试关注的重点。
小型测试涵盖单一的代码段,一般运行在完全虚假实现(fake)的环境里。中型测试涵盖多个模块且重点关注在模块之间的交互上,一般运行在虚假实现(fake)环境或真实环境中。大型测试涵盖任意多个模块,一般运行在真实的环境中,并使用真正的用户数据与资源。
自动化测试和手动测试
最后,关于自动化测试和手动测试的比例,对于所有的三种类型测试,当然更倾向于前者。如果能够自动化,并不需要人脑的智睿与直觉来判断,那就应该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。但在一些情况下需要人类智慧的判断,如用户界面是否漂亮、保留的数据是否包含隐私等方面,这些还是需要手动测试来完成。
正如上文中提到的,同时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一点,Google也有大量的手动测试,有些使用脚本的方式在记录(译注:scripted ,脚本的方式,通过把每一个步骤都记录下来的方式表示用例的内容),而另外一些使用探索式的方法,这些测试都在被密切地关注,以后可能被自动化方式所替代。通过使用定位点击的验证方式、录制技术等可以把一些手动测试转变成自动化测试,这些自动化测试在每次建立之后都会重复地回归运行,而手动测试更倾向于关注于新功能。我们甚至把开bug和日常的手动工作都自动化实现了,例如,如果自动化用例运行失败,系统会自动检查到最后一次代码变更的内容,这些变更极有可能是造成失败的罪魁祸首。系统会自动给代码变更的提交者发送一封邮件,并新开一个bug来记录这个问题。 将自动化推至"最后一英寸人类的智慧"是Google 正在构建的下一代测试工具的设计目标。